硬铺装已成为现在树木生长的一大隐形杀手
铺装地面是指城市中人行道、广场、停车场、屋顶等用建筑材料铺设的硬化地面。现代城市为求美观,讲究“黄土不露天”,整个城市的地面都被水泥、沥青和砖石等建筑材料覆盖。贵阳市政设计院总结:硬铺装已成为现在树木生长的一大隐形杀手。
近年来,市民护绿意识不断增强,加上环保执法力度的加大,全国各地恶意毁绿的案例日趋减少,如何防范植物“隐形杀手”硬铺装的问题开始凸现。消息称某地一株树龄360岁的珍贵丹桂经长达半年抢救后,仍然濒临死亡,就是因为进行了硬化铺装土壤严重板结,不透气、不漏水,导致树木根系缺氧,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、生态损失。
硬铺装对城市环境的危害
硬铺装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:一是严重恶化绿化植被环境,危害树木正常生长;二是直接造成了城市生态效益下降,城市热岛效应加剧;三是雨天地表积水,给行人和交通带来不便,甚至积水成涝,加重了疏浚系统的负担和江河的污染,也无法及时对城市地下水资源进行有效补充;四是削弱了地面降噪效果。
硬铺装对树木危害的症状与机理
1、硬铺装有碍水、气交换。因为铺装面阻碍了土壤与大气的气体交换,铺装面下形成潮湿不透气的环境,并使雨水流失,减少了对根系氧气与水分的供应,树根生长受范围限制,通气透水性差,养分状况不良,地面辐射大,气温高,空气湿度低,根系代谢失常,功能减弱,且减少微生物及其活动,破坏地上与地下代谢平衡,降低树木生长势,严重时根系会因缺氧窒息死亡。这种死亡不是突然的,而是经过一定时间树木的生长势衰弱,最后死亡。
2、地面硬铺装改变了下垫面的性质。铺装显著地加大了地表及近地层温度变幅,树木表层根系,特别是根颈附近的形成层更易遭受极端高温与低温的伤害。夏季,铺装地面的温度相当高,有时可达50℃~60℃,树木表层根系和根颈附近的形成层很易遭受极端高温的伤害。铺装材料越密实,比热容越小,颜色越浅,导热率越高,危害越严重,甚至导致树木死亡。
3、干基环束。在有树木的地方铺装时,有的不给树木留树池,或留树池非常小,对树木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,同时由于树木根系的生长还会使铺砌物破坏,增加养护与维修的费用。无论铺装材料薄而脆弱或厚而结实,都有副作用,最后导致树木韧皮部输导组织及形成层的彻底破坏而死亡。
硬铺装处树木管养措施
减少硬铺装对树木的危害,保护树木生长,可采取以下措施:
1、尽量减少铺装面积、选择优质铺装材料、改进铺装技术。一要合理设计,不该铺装的地段决不能铺装;二要选用各种透气性能好的优质铺装材料,改进铺装技术,不用水泥整体浇注,而采用混合石料和块料,下面用1∶1∶0.5的锯末、白灰和细沙混合物做垫层,以防砖下沉。 水泥新铺装的地段,应留足气孔洞,洞中装填有机质或粗沙砾石、炭末或锯末等混合物,并加带孔的铸铁盖。
近年来各地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研究,经过多种实验,成功地应用了嵌草砖、铸铁透花铁箅、高级塑料网络栅等铺装,使城市更加靓丽。
2、打孔。土壤的透气透水性是影响树木根部生长的限制因素,密实的土壤使树扎根和呼吸困难。可采用45度角斜打孔,孔的深度50厘米以上,孔径5厘米以上,孔内安装直径约5厘米的铁丝网,同时再往铁丝网内灌注通气透水性的粗砂、锯末,既可防堵塞,又有利于通气透水。
3、拆除过于靠近树干基部、影响树木正常生长的硬铺装。
4、经常松土除草,以利根系的呼吸。
5、结合松土、打孔施沤熟的有机肥,每个月进行1~2次。也可以在生长旺季,叶面喷施叶面肥,每10~15天1次,连续2~3次。
6、对老、病虫枝要逐年更新,修剪时做到适当适量。对于开花结果的树木要及时疏花疏果,减少营养消耗,以集中养份恢复树势。
7、做好夏季浇水工作。时间最好在上午9点之前进行,以免灼伤树木。采用漫灌或树体喷水,务必浇透。
8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。硬铺装处树木由于长势衰弱而容易招致病虫害,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,采取综合措施,做到防重于治。
9、对于要在铺装地栽植新苗木时,要选择根系发达,具有耐干旱、耐瘠薄特性,具有耐高温、日灼特点及能够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生长的树种。其次在种植穴有限的空间范围内,通过施肥、换土以改善种植穴内土壤性状,栽植后,加强水肥管理,保持充足的水肥供应。还要为铺装地面种植的树木提供充足的根系分布空间,根据美国波士顿的调查材料,铺装地面种植的树木,其根系生长至少应有3m3的土壤,并且增加土壤表面积要比增加土壤的深度更为有利。因此每棵树在栽植中需要有一定的树盘面积,可以为树木提供水分、空气和矿物质养分,否则铺装与树木相接,随着树木加粗生长,铺装物嵌入树体,而树木根系生长加粗等造成地面抬升,使铺装地面破裂不平。
保留地面作为树盘是树木生长及土壤改良的基础,但裸露地表造成铺装地面景观效果不佳,且无保护措施的地表易受到人为损害。因此,树盘处理有利于树木生长,一种处理就是利用栽植花草,既可以增加景观效果,也可以起到保墒、减少扬尘的作用:另一种处理是利用铸铁盖、水泥板盖住树盘(盖板不宜直接接触地表),既有利土壤通气透水,也可扩大游人的活动范围。